彧无为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258章 爱折磨人的盗贼,汴京诡案手札,彧无为,新笔趣阁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这时,林知夏轻扣桌子,待二人看过来,她指着卷宗中被盗物品一栏。
宋大会意,在纸上快速写下:“丢的东西九成都是金饰。”
金饰好出手,容易辨认的金钗流苏还可以融掉重铸,成本也不会太高。
林知夏在纸上写下:涌进汴京的流民如何安置的?
方腊率领匠工子弟、农民起义,在民间掀起了很大的波动。
不法分子趁乱烧杀掠夺,视法制为无物,这导致与睦州苏州接壤的州县,即使没有受战乱波及,也很不太平。
加上战区百姓流离,大批流民沿官道涌入汴京。
这些流民,现如今都被安置在外城的贫民区,以及附近的寺庙中。
官府在那里设有粥棚,每日会定时施粥。
城中的官眷和富商,也会去派发馒头和过冬的衣物。
同时,流民的出现,也给城中各大商行提供了低廉的劳动力。
这既可以解决流民的温饱问题,又可以促进汴京的商业,官府是乐见其成的。
但正是流民涌入之后,城内盗窃案才骤然频发。
三人正说着,穆毅又来回禀:“宋捕头,又有案子了。”
江成看了一眼林知夏后,才道:“走吧,去瞧瞧。”
“哎!”宋大应了一声,整个人的精气神和昨天接到报案那抓耳挠腮的焦躁样判若两人。
穆毅有些奇怪,随着宋大步出签押房,正要发问。
宋大突然转头:“你去库房,寻几支炭笔来。”
吩咐完,他准备小跑回去拿纸张,却见江成已经准备好了。
几人很快到达案发现场。
这是一个临街的包子铺,前面是铺面,后面是住宅,生意看起来还不错。
掌柜身着单衣,仍忙着揉面拌馅。
林知夏留意到掌柜手指白净,指甲修剪整洁,手背沾油,指节因常年操劳显得粗大。
而旁边报案的老板娘,穿着一身花袄,身上未见油渍。
老板娘哭诉说,她回屋取酱料时,发现家里被翻得一片狼藉,里屋梳妆台下,她埋在地砖下头的银子不见了。
近来盗案频发,老板娘担心遭贼,绞尽脑汁想了这么个主意,结果还是被偷了。
旁边围了不少看热闹的,有同情的,跟着老板娘一起痛骂盗贼;
也有眼馋人家生意,幸灾乐祸的;
一行人往后院去,里屋的窗子半掩着,屋里桌椅胡乱地倒在一边。
宋大正要进屋探查,林知夏忽然伸手,示意他稍缓。
站在屋门口,便可清晰地看到梳妆台被人翻开,底下的地砖被撬了起来。
江成转身,问那老板娘:“你进屋看了吗?”
老板娘摇头:“没有,我打开门,就看到那地砖被掀起来,那银子我就用一块红布包着,这一眼就看到了。”
宋大在一旁快速地写下老板娘的口供,递给林知夏看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