湿水的石头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7章 当铺柜台的信息战,堪破三千世相,湿水的石头,新笔趣阁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\"绫罗绸缎柜台过,死当活当两重天。
朱笔未落先压价,全凭掌柜口吐莲。\"
高柜上的春秋笔
光绪年间的扬州裕昌当铺,五尺高的柜台森然如狱。朝奉陈老西眯眼打量着农妇递上的鎏金簪子,心里早翻起滔天浪——这分明是前朝内务府的工艺,簪头暗刻的“内造”二字虽被磨去,但金丝盘花的走势却瞒不过行家眼。
“鎏金褪色银质差,虫蛀三处玉料残。”陈老西拉长声调,朱笔在账本上写下“银簪一支,当银三钱”。待农妇含泪画押,转身便唤伙计:“送金陵萃珍斋,少于五十两不卖!”这般手段,《金瓶梅》里西门庆当貂鼠皮袄时早用过,只是百年间愈发精进。
《当业集成》记载的“望闻问切”四法,在此化为吃人利器。望其形——将官窑瓷器说成民窑仿品;闻其声——把古琴断纹曲解为裂胎;问其源——用话术套出急用钱的软肋;切其值——拦腰砍价后再压三成。恰似《庄子》寓言中的“朝三暮四”,同一堆栗子,朝三则怒,暮四则喜。
暗语里的生死簿
“天字房,地字价,人字契。”裕昌当铺的伙计打着旁人不懂的手势。见老主顾来赎当,三指并拢划过柜面——这是“原物未动”的暗号;若是生客,小指轻点砚台——示意“以次充好”。
某日徽商胡雪岩来当鼻烟壶,陈老西刚喊“琉璃胎”,却见对方袖中露出半截《格古要论》。忙改口:“哟,这套料胎画珐琅的玩意,倒是京作路数。”随即敲柜三下,后堂立刻捧出百两纹银。这番机变,正应了《履园丛话》那句:“识古者生,守拙者死。”
更隐秘的是“当票密码”。当物描述用特殊符号:波浪纹指玉器,十字纹代瓷器。光绪二十年的《当字谱》显示,全国当铺共用三百八十个异体字,外人观之如天书。这般行规,恰似在信息长河里筑起拦河坝,独享肥鱼满舱。
绝当品里的乾坤戏
清明雨后,裕昌当铺开仓晒当。街坊们挤破头抢购“死当”衣物,却不知真正的宝贝早被抽走。某件破棉袄的夹层里,藏着宋徽宗《池塘晚秋图》的残页;某方缺角砚台中,嵌着唐寅的题诗笺。
这般“藏珠于椟”的伎俩,《扬州画舫录》早有披露:“当铺晒当,如沙里淘金。”陈老西最得意之作,是把仇英的《汉宫春晓图》裁成十二幅绣样,分藏不同死当衣物中。待藏家凑齐,方知是稀世珍宝——这般化整为零的套路,正是《孙子兵法》“分而治之”的商战演绎。
更绝的是“连环当”手法。某盐商将祖传田黄石质押,当期将满时雇人当赝品,诱使当铺误判真品为假。待真品流当,再以白菜价赎回。这般虚实交错,恰似《三国演义》诸葛亮草船借箭,借的就是对手的眼拙。
破局者的照妖镜
道光年间,金石学家吴大澂在苏州当铺偶见青铜簋。朝奉咬定是“前清仿品”,吴公笑而不语,取怀中硝酸点于器底——遇锈不化方为真。随即吟出《积古斋钟鼎款识》的考据,惊得掌柜连连作揖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