喜欢消山虎的徐梵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349章 火山海与热泉玄机,穿越北宋:法学骄子的逆袭之路,喜欢消山虎的徐梵,新笔趣阁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船队驶离洋流交汇区的第三日,海面的颜色逐渐转深,从靛蓝变成近乎墨黑的色泽。宝儿用指尖蘸取海水,尝之带着淡淡的硫磺味,与环礁湖的清甜截然不同。船尾的浪花不再拖着绿色尾迹,而是泛着细碎的银白泡沫,那是海水被高温加热后析出的矿物质,在阳光下闪烁如碎钻,仿佛大海在悄悄改变妆容。

“夫人,青铜测温器快炸了!” 哈桑举着变形的仪器奔来,铜管外壁烫得能煎鸡蛋,原本清晰的刻度已被高温熏成焦黑,“这水温比洋流交汇区高了八度,再往前走,怕是连船板都要烫变形!” 他说得没错,甲板上的柚木开始渗出树脂,原本光滑的表面变得黏腻,赤脚踩上去能听见轻微的 “粘扯” 声,像是踩在融化的饴糖上。

老舵手突然指向远处的海平面,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警惕:“那是什么烟?” 众人望去,只见天际线处矗立着数道灰白色的烟柱,直插云霄,底部与海面相连的地方泛着蒸腾的白雾,如同巨人在海中点燃的火把。这些烟柱并非静止不动,而是随着海风微微摆动,顶端的烟雾在高空散开,形成薄薄的云层,与周围的晴空格格不入。

“是活火山!” 曾随阿拉伯商船去过红海的水手失声喊道,他的手掌下意识地按住左臂的旧疤 —— 那是被火山灰烫伤的痕迹,“这种岛底下的石头是热的,海水被烤得发烫,连鱼虾都带着火气,吃起来有股焦味!” 他的话很快得到印证,船舷边的海水里突然窜出几条奇特的鱼,体型扁平如盘,皮肤呈深褐色,靠近船板时竟不怕烫,鱼尾拍打水面的水花溅在甲板上,带着灼手的温度。

正午的阳光透过薄雾照在海面,将海水晒得愈发滚烫。船板上的铜制炊具无需生火,便能将面饼烤得半熟,船员们纷纷躲进船舱避暑,却仍挡不住从船底渗上来的热气,仿佛整艘船都架在无形的火上烘烤。更奇特的是,海面上不时升起小小的蒸汽泡,破裂时散发出刺鼻的硫磺味,与之前盐沼地的腐味不同,这股气息带着金属的腥甜,像是烧红的铁器浸入水中的味道。

“是海底热泉在捣乱。” 宝儿望着不断冒泡的海面,突然想起在晶体城听说的地热活动,“这种地方的海水被地下的火烤热,会带着矿物质往上冒,时间久了就会堆出石头山。” 她让人将系着麻绳的陶罐沉入冒泡处,片刻后拉起时,罐底已结着一层黄白色的结晶,用指甲刮下尝之,带着涩味 —— 那是硫磺与其他矿物质的混合物,遇水会溶解,遇热则凝固。

船队试图绕开热泉密集区时,却发现这片海域的地形格外复杂。水下不时出现隆起的黑色礁石,表面光滑如镜,触感滚烫,显然是火山喷发后冷却的岩浆形成的。这些礁石的形状极为奇特,有的像凝固的浪花,有的似扭曲的树根,相互堆叠成迷宫般的水下障碍,船桨稍不留意便会撞上,发出 “咚” 的闷响,仿佛敲在烧红的铁块上。

午后的海面上突然升起大片白雾,与火山烟柱的灰白色不同,这雾带着浓郁的水汽,接触皮肤时能感到明显的温热。雾中能见度骤降,连近在咫尺的桅杆都变得模糊,只隐约可见轮廓在雾中晃动,如同巨兽的骨架。船员们纷纷用湿布捂住口鼻,却仍挡不住那股钻入肺腑的硫磺味,有人开始咳嗽,咳出的痰中带着淡淡的黄色 —— 那是吸入的硫磺微粒。

“跟着蒸汽柱走!” 老舵手突然喊道,他指着雾中偶尔露出的白色烟柱,“热泉喷得越高,底下的礁石越浅,那些矮胖的蒸汽团底下反而安全!” 他的经验果然管用,当船队避开高耸的蒸汽柱,沿着矮胖的蒸汽团边缘航行时,测深绳显示的水深始终稳定在四丈左右,再未撞上礁石。雾中偶尔传来 “嗤” 的声响,那是蒸汽遇冷凝结成水滴的声音,在甲板上积成小小的水洼,水底沉着一层黄白色的硫磺粉末。

热泉区的生物格外奇特。礁石缝隙中生长着暗红色的海藻,叶片肥厚,表面覆盖着一层黏液,能抵御高温海水的侵蚀。用手触摸,这些海藻竟带着微微的温热,仿佛自身也能产生热量。更令人惊讶的是,海藻间穿梭着一种透明的虾,虾壳薄如蝉翼,能清晰看见体内的脏器,它们在接近百度的热水中依旧活动自如,显然是长期适应极端环境的结果。

“这些虾能当活的测温计。” 渔民出身的船员笑着说,他用渔网捞起几只,“水温超过五十度,它们就会扎堆;要是到了七十度,就会躲进海藻最深的地方。跟着它们走,准能避开烫死人的热泉眼。” 他说得没错,当虾群突然钻进礁石缝隙时,测深绳下的海水温度果然骤升,蒸汽柱也变得格外密集,显然底下是个大型热泉。

船队在一处相对平静的海湾停靠时,发现岸边的沙滩呈现出奇异的黑白相间纹路。黑色的是火山喷发后的玄武岩碎块,白色的则是结晶的盐矿,两者在海浪的冲刷下交织成天然的图案,如同大地的指纹。更奇特的是,沙滩上的沙粒踩上去格外烫脚,正午时分甚至能烤熟鸡蛋,船员们不得不垫着木板行走,木板与沙地接触的地方冒出细微的白烟。

海湾深处有一处巨大的热水喷泉,每隔一炷香的时间便会喷出丈高的水柱,蒸汽弥漫中能看见水柱里夹杂着黑色的火山灰和金色的矿物质颗粒。宝儿让人用陶罐收集喷泉落下的水,冷却后底部沉淀着一层细密的金沙,虽然颗粒细小,却足以证明此处海域富含贵金属 —— 这是地热活动将地下矿藏带至地表的明证。

夜幕降临时,热泉区的景象愈发诡异。海底的热泉眼在黑暗中亮起幽蓝的光,那是矿物质在高温下发生的化学反应,如同无数盏天然的灯,在海水中闪烁。这些光点的分布极有规律,沿着海底的裂隙排列,形成一张巨大的发光网络,恰似大地的血管在夜色中搏动。

“这些光是最好的航标。” 宝儿指着发光最密集的区域,“裂隙越宽,热泉越活跃,光点越亮,避开这些地方就能躲开暗礁。” 她让人将收集到的硫磺结晶磨成粉,与桐油混合后涂在船舷上,这种混合物能在高温下形成保护膜,防止船板被热水烫裂 —— 这是船员们在一次次试探中总结出的智慧。

深夜的海湾突然传来 “轰隆” 的巨响,整艘船仿佛被抬离水面,又重重落下。船员们慌忙查看,发现是海底发生了小规模的火山喷发,黑色的岩浆块如同雨点般落在海面上,发出 “滋滋” 的声响,在水中冷却成不规则的黑色石块。更令人心惊的是,喷发引发了短暂的海啸,数尺高的浪头拍打着船舷,将甲板上的杂物席卷一空。

“快往蒸汽柱稀疏的地方退!” 老舵手嘶吼着调整舵轮,他的手掌被烫得通红却浑然不觉,“喷发后的海域会有暗流,蒸汽柱乱的地方底下准有漩涡!” 船队在颠簸中艰难转向,那些被岩浆块砸中的海水果然形成了一个个旋转的漩涡,黑色的礁石在漩涡中若隐若现,如同巨兽的牙齿。

黎明时分,火山活动渐渐平息,海面恢复了平静。朝阳升起时,透过薄雾照在热泉区的海面上,将蒸汽染成金色,与黑色的礁石、红色的海藻构成一幅奇异的画卷。船员们检查船身,发现被硫磺蒸汽熏过的铜件都镀上了一层青绿色的薄膜,用布擦拭后竟变得异常光亮 —— 这是硫磺与铜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的保护层,比寻常的铜锈更能抵御海水侵蚀。

宝儿让人将热泉区的发现一一记录在航海图上:用红色标注高温区,黄色标记蒸汽柱位置,黑色勾勒礁石轮廓,旁边详细注明不同水温对应的生物种类、矿物质结晶特征,以及火山活动的周期规律。这些带着硫磺味的记录,与洋流交汇区的鱼群标记、环礁湖的珊瑚分布相互呼应,渐渐织成一张覆盖万里海域的 “自然导航图”。

船队离开热泉区时,回望那片被蒸汽笼罩的海域,黑色的礁石在阳光下泛着金属般的光泽,红色的海藻如同燃烧的火焰,幽蓝的热泉光在深海中若隐若现。船员们的脸上虽带着疲惫,却难掩兴奋 —— 他们不仅穿越了这片危险的海域,更读懂了大地与海洋的对话,那些滚烫的海水、刺鼻的硫磺、发光的热泉,不过是地球呼吸的节奏,是大自然最本真的语言。

船帆再次鼓满风,带着新的发现与满身的硫磺味,朝着下一片未知的海域驶去。甲板上,用热泉矿物质混合桐油制成的涂料正散发着淡淡的香气,涂过的船板在阳光下泛着奇异的光泽;航海图上新添的标记密密麻麻,如同星星在夜空中闪烁。宝儿望着远方的海平面,心中明白,每一次与极端环境的相遇,都是大海在传授生存的智慧,而真正的航海家,从来不是征服自然的勇者,而是读懂自然的知己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四合院:从搪瓷缸到星际虫巢

牙疼不是病

阴阳双和功

鳄鱼罐头

风水大师善恶抉择

金扬

82年:学猎养狗训雕的赶山生活

樱十九

七零年代,炮灰女配闷声发大财

知暖知暖

毁灭与重建万界

耶子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