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心禅师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68章 铁幕垂江,现代军医穿越东汉救世,一心禅师,新笔趣阁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铜雀台的琉璃瓦在惨白月光下泛着幽蓝的光晕,司马昭手中的密报已被冷汗浸透。烛火摇曳间,帛书上\"三十万石军粮经汉水入汉中\"的字迹忽明忽暗,仿佛当年诸葛亮北伐时的烽火信号。

\"好个蒋毅!\"司马昭猛地将帛书拍在紫檀案几上,青铜酒爵里的葡萄美酒溅出猩红酒渍,\"他这是要重走诸葛亮北伐的老路!\"他的目光扫过阶下众将,在贾充青白的脸上停留片刻,\"当年武侯六出祁山,差点让我大魏倾覆。如今这大夏皇帝,是要借武侯遗志来动摇我大魏根基!\"

钟会向前半步,铁甲鳞片发出细碎的碰撞声。这位年轻将领的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:\"丞相,探子最新回报,大夏在益州各郡广设匠学堂。他们教授的《武侯遗技》中,改良的木牛流马载重量已超我军辎重车三成有余。\"他解下腰间佩剑,剑鞘上赫然刻着仿制的夏军新式齿轮纹样。

一阵穿堂风突然掠过殿堂,最外侧的烛台应声而灭。贾充的影子在素壁上陡然拉长,如同鬼魅:\"更可怕的是他们的'星火堂'——庞统每月初一公开讲解《八阵图》要义,连贩夫走卒都能听讲。前日有细作回报,连洛阳西市的铁匠都在私下议论'天地风云'四阵变化......\"

司马昭的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剑柄上的饕餮纹。二十年前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——五丈原的秋风中,那面绣着\"汉\"字的旌旗在诸葛亮的营帐前猎猎作响。如今那面旗帜换了青龙纹样,却插满了汉中各个关隘。恍惚间,他仿佛又看见那个羽扇纶巾的身影,正在沙盘前运筹帷幄。

\"传令。\"司马昭的声音里带着凛冬的寒意,\"即日起,所有边境匠户迁往邺城集中监管。凡私藏《武侯遗械图》者——\"他的指甲在剑柄上刮出一道白痕,\"夷三族!\"

汉水北岸的魏军哨塔上,哨兵王二狗突然瞪大眼睛。对岸夏军阵地毫无征兆地亮起无数火把,将江面照得如同白昼。更令人心惊的是,江面上不知何时已架起三道浮桥轮廓,黑压压的人影正在桥上移动。

\"敌袭!\"王二狗扯着嗓子吼起来,号角声顿时撕裂夜空。

守将张琪一把抓起铁胎弓,箭矢蘸了火油正要射出,却被副将死死按住手臂:\"将军且看!\"

浮桥上走来的并非披甲士兵,而是推着独轮车的布衣百姓。每辆车上都堆着鼓鼓囊囊的麻袋,有几个袋口松开,金黄的稻谷在火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。队伍最前方,白发苍苍的黄忠拄着那柄闻名天下的凤嘴刀,身后大旗上书\"荆襄粮道巡检使\"七个遒劲大字。

\"奉大夏皇帝令!\"老将军声如洪钟,在江面上激起阵阵回声,\"今岁荆襄丰收,特送新粮与襄阳父老过冬!\"说着突然咳嗽起来,旁边亲兵连忙递上药丸,却被老人挥手拒绝。

张琪的弓弦缓缓松开。他看见对岸人群中,有个荆钗布裙的妇人正指着城墙对怀中幼童说话。夜风送来只言片语:\"...你阿爷当年就是在这里...\"更远处,夏军工兵正在架设巨大的水车,齿轮转动的吱呀声与魏军这边死寂的营垒形成鲜明对比。

\"将军,要不要...\"亲兵做了个拦截的手势。

张琪摇头,目光落在浮桥两侧——那里隐约可见排列整齐的连弩,在火光下泛着冷光。他突然想起去年洛阳传来的密报:大夏改良的诸葛连弩,射程已达三百步。

当夜三更,魏军巡哨在岸边发现十几袋精米。最上面那袋的麻布上,墨迹尚未干透:\"汉水同源,粟米共尝——大夏 黄汉升\"。袋底还压着本薄册子,扉页上赫然是《武侯屯田法》的摘抄。

阴平古道的雾气终年不散,高顺却对每处隘口都了如指掌。此刻他正潜伏在岩缝中,冰冷的山石贴着铠甲传来刺骨寒意。下方山道上,魏军押送的囚车正缓缓前行,车轮碾过碎石的声音在峡谷中格外清晰。

\"将军,要救人吗?\"亲兵压低声音问道,呼出的白气在岩壁上结出细霜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末世十皇

七彩的毛毛虫

我一小丑,在哥谭逃亡很合理吧?

自由才是唯一

我在剑宗吞噬封神

舞风腾云

大明第一墙头草

随轻风去

不心慈,不手软,嫡女已黑化

屿岚

说我生不了?二嫁京圈大佬一胎三宝!

聪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