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3章 北伐中原二
一心禅师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73章 北伐中原二,现代军医穿越东汉救世,一心禅师,新笔趣阁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合肥之战——水陆并进
夜色未褪,合肥城外的护城河泛着幽暗的微光,水面浮着一层薄雾,仿佛一层轻纱笼罩着这座坚城。张辽立于旗舰\"破浪号\"的甲板上,铁甲上凝结的露珠在微弱的晨光中闪烁。他微微抬手,身后的传令兵立即挥动旗语,数十艘战船悄然逼近水门,桨叶入水无声,只有轻微的涟漪在河面上扩散。
\"将军,'浪里蛟'已就位。\"副将低声禀报。
张辽点头,目光冷峻地望向水门方向。水下,数十名\"浪里蛟\"特种兵口衔芦苇管,手持精钢凿锤,如鬼魅般潜向水门底部。他们腰间缠着特制的火药包,引线被蜡封住,以防浸湿失效。这些精锐水鬼是大夏军中最隐秘的部队,专精水下爆破与夜袭。
\"准备。\"张辽低声道,声音如刀锋般锐利。
水下传来三声沉闷的敲击声——这是行动信号。
城上守将正倚着墙垛打盹,忽觉脚下城墙微微震动。他猛地惊醒,厉声嘶吼:\"放闸!放闸!\"
但已经晚了。
\"轰——!!\"
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,水门轰然崩塌,巨大的冲击力掀起滔天浪花,碎木与石块如暴雨般四散飞溅。汹涌的河水裹挟着残骸冲入城内,顷刻间淹没了沿岸的魏军哨所。
\"敌袭!敌袭!\"魏军慌乱地敲响警钟,但大夏战船已如离弦之箭,顺着水流直插合肥腹地。
张辽的旗舰一马当先,船首的青铜撞角狠狠撞入城墙缺口,甲板上的重步兵如潮水般跃下,刀光闪烁,杀声震天。
与此同时,陆路上的攻城车已经撞开了东门。大夏重步兵列阵冲锋,铁甲碰撞声与战吼声交织在一起,震得城墙上的砖石簌簌掉落。
\"守住!不准退!\"魏军守将拔剑怒吼,但话音刚落,一支弩箭已贯穿他的咽喉。
大夏军的连弩手在城墙上列阵,箭雨如蝗,压制着城内的守军。张辽手持月牙戟,纵马冲入城中,战马踏过积水,溅起血色的水花。
\"杀——!\"
他一戟劈开魏军盾阵,身后的亲卫队如尖刀般插入敌阵,所过之处,魏军纷纷溃散。合肥守将见大势已去,翻身上马,试图突围,却被张辽一箭射落马下。
正午时分,合肥粮仓燃起冲天大火,黑烟滚滚,直冲云霄。大夏军彻底控制了这座战略重镇,城头魏旗被斩落,取而代之的是大夏的玄鸟战旗。
张辽立于城楼之上,俯瞰满城烽火,冷峻的面容上终于露出一丝笑意。
\"传令全军,休整一日,明日继续北上。\"
#### **【东海·游弋威慑】**
黎明时分,东海的海面如同一块巨大的墨玉,在晨光中泛着幽蓝的光泽。吕建站在\"镇海号\"的旗舰甲板上,海风带着咸腥的气息拂过他刚毅的面庞。这艘三层楼船是大夏水师的骄傲,船首雕刻的玄鸟像展翅欲飞,两侧各装有六个巨大的青铜轮桨,在平静的海面上划出细密的波纹。
\"将军,前方二十里发现东吴舰队。\"了望台上的士兵高声报告。
吕建举起星火堂特制的千里镜,铜制的镜筒在晨光中泛着冷光。透过精心打磨的水晶镜片,他清晰地看到远处港口内停泊的东吴战船——曾经威震江东的楼船如今只剩下不到三十艘,而且大多船体斑驳,帆布破旧。
\"传令,全舰队展开战斗队形。\"吕建的声音平静却不容置疑,\"升战旗。\"
随着号角声响起,百余艘大夏战船同时升起青龙战旗。这些用交州特产的丝绸制成的旗帜在朝阳下猎猎作响,旗面上的青龙栩栩如生,仿佛要破旗而出。更令人胆寒的是舰队中央那十几艘造型怪异的\"火龙船\"——这些船只船首装有巨大的铜制喷火器,黄铜打造的龙头在阳光下泛着森冷的光泽。
副将赵襄快步走来,铁甲在海风中叮当作响:\"将军,各舰已就位,是否发起进攻?\"
吕建放下千里镜,目光深邃:\"不必。让东吴人看清楚我们的实力就够了。\"
扶桑港口内,守将孙峻正在用早膳。当他听到警讯冲到了望台时,手中的茶盏\"啪\"地摔碎在甲板上。远处的海面上,大夏舰队已经展开战斗队形,那些传说中的\"火龙船\"正缓缓调整方向,龙首对准港口。
\"快!快升起所有帆布!\"孙峻的声音因惊恐而变调,\"所有弓箭手上箭塔!\"
但港口内已经乱作一团。水手们惊慌失措地奔跑,有人甚至直接跳入海中逃命。几个老兵跪在甲板上,对着大夏舰队的方向不住叩头——他们认出了那些青龙旗。
不到半个时辰,一艘挂着白旗的小舟从港口缓缓驶出。舟上站着东吴使者陆凯,这位年过六旬的老臣双手高举国书,宽大的衣袖在海风中剧烈抖动。
\"东吴愿降!\"他的声音颤抖却清晰,\"请大夏将军受降!\"
吕建嘴角微扬,抬手示意亲兵放下绳梯。当陆凯颤巍巍地爬上\"镇海号\"时,这位老臣终于看清了甲板上列阵的大夏水师——每个士兵都穿着精制的鳞甲,腰间配着锋利的横刀,眼神锐利如鹰隼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