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0章 紫微初耀·麒麟阁序
一心禅师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210章 紫微初耀·麒麟阁序,现代军医穿越东汉救世,一心禅师,新笔趣阁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寅时的更漏刚刚滴尽,沉雄苍凉的钟声便自洛阳宫城的最高处沛然荡开,如无形的巨锤,击碎了笼罩九重宫阙的稀薄晨雾。那钟声裹挟着寒冽的湿气,一层层推开沉重的宫门。丹墀御道两侧,执戟的武士如同从墨玉中雕琢出的塑像,甲胄在将明未明的熹微里闪烁着幽冷的金属光泽。
玄玉龙椅之上,蒋毅端坐如渊。十二旒白玉垂珠静静悬于额前,纹丝不动,唯有最下缘的珠串,随着他沉稳悠长的呼吸,偶尔发出几不可闻的轻碰声,泠泠如玉磬。他的目光穿透珠帘的缝隙,扫过殿阶之下,那里,百名身着星火堂墨色短褐的匠师,如同整齐的黑色磐石,双手高举过头顶,托着沉甸甸的青铜方匦。匦盖已开,一块块青灰色的水泥块暴露在殿内无数支牛油巨烛的光焰之下。那断面粗砺、坚实,泛着铁石般的冷硬光泽,仿佛凝固了大地深处最厚重的力量。一股混合着生石灰、矿粉和新生泥土的奇异气息,在庄严肃穆的紫微殿中弥漫开来,与沉水香、龙涎香的馥郁纠缠,形成一种奇特的、预示着某种剧烈变革的序曲。
“自今日始——” 蒋毅的声音不高,却如同在深潭中投入巨石,字字清晰,带着不容置疑的千钧之力,轰然撞上高耸的殿宇梁柱,激起沉闷的回响,震得烛火也为之一颤,“凡大夏疆土所至,官道驿路,皆覆此物!”
“水泥”二字,如同惊雷炸响在群臣头顶。阶下,那些身着各色锦鸡、孔雀、麒麟、仙鹤补服的文武百官,如同被无形的巨浪冲击,身形齐齐一震。惊愕的低语如同被惊起的蜂群,嗡嗡地在金砖玉柱间弥漫开来。有人惊疑不定地偷眼望向那匦中之物,有人则下意识地搓捻着朝珠,指节因用力而泛白,仿佛要捏碎这惊世骇俗的宣告。
在这片震动之中,武将班列最前,白发苍苍的老将赵云,身形却如古松般凝立。他布满岁月沟壑的手,正轻轻抚过颌下如雪的长须。那动作看似从容,指尖却带着一丝只有他自己才懂的微颤。浑浊的眼眸深处,一点锐利的光骤然亮起,穿透了垂暮的苍老,亮得如同少年时初临战阵、意气风发的刹那。那光亮并非喜悦,而是一种被刺穿心魂的剧痛与激荡。眼前这青灰色的、冰冷坚硬的物件,仿佛骤然化作数十年前当阳长坂坡那场永世难忘的瓢泼大雨,化作那吞噬了无数健儿战马的、无边无际的、令人绝望的泥潭……
*彼时,他赵子龙一身白袍已被血与泥染得看不出本色,怀中紧裹着襁褓中滚烫的幼主。胯下的照夜玉狮子,昔日神骏非凡的宝马,此刻四蹄深陷在齐膝的泥泞里,每一次奋力的拔蹄,都伴随着令人心胆俱裂的嘶鸣和肌肉撕裂般的颤抖。每一次抬蹄,都带起大团沉重的黑泥。*
*身后,是如狼似虎、穷追不舍的曹魏虎豹骑。铁蹄践踏泥水的声音,沉闷得如同地狱催命的鼓点,越来越近。泥浆糊住了战马的眼睛,也糊住了士兵们的甲胄。一个年轻的亲兵,脸上稚气尚未褪尽,为了替赵云挡开侧面刺来的一矛,脚下猛地一滑,整个人扑倒在泥浆里。沉重的铁甲瞬间将他拖住,他挣扎着,双手徒劳地在粘稠的泥水中扒拉,只溅起一片污浊。他甚至来不及喊出一声,一柄冰冷的环首刀便已精准地斩落……*
*“将军快走!” 另一名跟随多年的老卒,吼声嘶哑,猛地一鞭抽在赵云坐骑的后臀,自己却因用力过猛,重心失衡,连人带马轰然侧翻,溅起巨大的泥浪。瞬间便被汹涌而至的敌骑淹没,只余下几声短暂而凄厉的惨叫在雨幕中断裂……*
*泥泞,这该死的、无处不在的泥泞!它比敌人的刀剑更可怕,它吞噬着战士的生命,迟滞着援军的脚步,让无数忠勇的袍泽,在绝望的挣扎中,眼睁睁看着寒刃加身……*
一股强烈的酸楚猛地冲上鼻腔,赵云猛地闭了一下眼睛,强行压下翻涌的气血。再睁开时,那点锐利的光已化作沉甸甸的、几乎凝成实质的悲怆。他粗糙的手掌,无声地按在了腰间那柄陪伴他大半生的青釭剑柄上,冰冷的触感传来,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。喉间一声压抑的轻咳,在寂静下来的大殿中显得格外清晰。
---
紫微殿的余音尚未散尽,皇城东北角的麒麟阁已然沐浴在庄严的册封仪典之中。此处不似正殿的恢弘,却自有一股沉凝厚重的气度。阁内楠木梁柱承托着藻井天穹,其上彩绘祥云缭绕,瑞兽奔腾。阳光透过高窗,斜斜地洒落在中央巨大的青铜麒麟雕塑上,那麒麟昂首奋蹄,足踏祥云,双目以罕见的蓝宝石镶嵌,在光线下流转着深邃神秘的光华。
三位新晋的内阁重臣——戏志才、庞统、徐庶,身着簇新的紫袍玉带,肃立于麒麟像前。礼部尚书手捧圣旨,声音洪亮,字字千钧:“……咨尔戏志才、庞统、徐庶,经纬之才,社稷股肱……特授麒麟符,执掌机枢,参赞国政,钦此!”
三人同时躬身,双手高举过头顶。礼官将三枚沉重的青铜麒麟符郑重地分别放入他们手中。符约半尺长,形制古朴,麒麟踏云之姿栩栩如生,鳞甲纹路清晰可辨。入手冰冷沉实,更奇的是,符身内部似乎暗藏精巧机括,隐隐有细微的金属簧片摩擦声。唯有三符合一,嵌入麒麟像腹部的特定凹槽,方能开启麒麟阁深处那传说中存放着大夏最核心机密与珍宝的秘库。这符,是权力,更是如山重责。
戏志才双手紧握着麒麟符,指腹感受着上面冰冷的纹路,仿佛要将其烙印进骨血。他缓缓抬首,目光扫过阁内肃立的各部官员,声音不高,却异常清晰,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:“内阁非相,实为万民仆。此符在手,不敢有片刻忘怀!” 说罢,他微微侧身。两名侍从应声上前,恭敬地展开一卷丈余长的素白绢帛,正是那凝聚了新政核心的《民生策》。绢上墨色饱满,蝇头小楷密密麻麻,条陈清晰。
戏志才的羽扇轻点绢帛首列:“此乃国本所系——**医署改制**!” 他的声音陡然提高,“州设太医馆,集良方,育名医;县立惠民局,施药济贫,防疫祛疴。务使黎民疾患,皆有可托之处!” 话音甫落,文官班列中,几位须发皆白、身着锦鸡补服的世族老臣,如太医院前院判陈颐、礼部侍郎崔琰等,脸色瞬间变得极其难看,如同被霜打过的茄子。陈颐嘴角微微抽动,似乎想说什么,终究化作一声几不可闻的冷哼,目光阴沉地瞥向那《民生策》,袖中的拳头已然攥紧。太医署改制,这是要掘他们世族掌控杏林、以医博名的根基!
“其二,” 庞统向前一步,他那略显矮胖的身材此刻却散发出渊渟岳峙的气势,手中羽扇随之挥动,带起一股沉稳的风,“**农法新章**,重中之重!稻麦轮作制,推及漠南新垦之土。休田养力,轮种增产,此乃天赐良法,必使我大夏仓廪实,民无饥馑之忧!” 他眼中闪烁着对沃野千里的灼灼热望。
“其三,” 徐庶的声音如同清泉击石,冷静而坚定,他摊开一卷同样巨大的地图一角,显露出复杂的海岸线与岛屿标注,“**商律铁则**!欺市者黥面,伪货者斩手!非严刑峻法,无以正商道,安民生,护我大夏货殖之清流!” 他的目光锐利如鹰,扫过在场一些家世显赫、暗涉商贾的官员,所及之处,不少人心头一凛,下意识地垂下了目光。
庞统的羽扇随即精准地点向阁内另一侧巨大的夷州(台湾)沙盘。沙盘上山川起伏,海岸蜿蜒,细致入微。“扶桑银矿,” 他的声音带着一种开拓者的豪迈,“海运已然畅通!岁入之巨,可筑百所蒙学、乡学!教化之功,泽被万代!”
徐庶顺势上前,与侍从合力,将手中那卷巨大的《四海堪舆图》完全展开。此图以极坚韧的桑皮纸精心绘制,覆盖了从大夏东海之滨,穿过烟波浩渺的南洋,直至锡兰(斯里兰卡)、扶南(柬埔寨)乃至更遥远天竺(印度)海岸的广阔海域。图上墨线勾勒精细,岛屿星罗棋布。而最为夺目的,是沿着几条清晰标注的主航道,密密麻麻镶嵌着的数百颗浑圆莹润的夜明珠!每一颗都经过格物院巧匠精心打磨,大小均匀,此刻虽在白昼,但阁内光线略显幽深,这些明珠竟隐隐散发出柔和的、如梦似幻的月白色光晕,将整条航线清晰地、璀璨地标识出来,仿佛一条条流淌在图纸上的银河,光耀整个麒麟阁!
“格物院新制,” 徐庶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,手指拂过那珠光熠熠的海图,“以此为引,四海之利,尽入我大夏彀中!”
---
新政如惊蛰后的第一声春雷,撼动着古老帝国的根基。麒麟阁的珠光海图尚未黯淡,汹涌的暗流已在各方势力的角力下激荡起来。
州设太医馆、县立惠民局的诏令甫一抵达颍川郡,便如投入滚油中的冰水。颍川陈氏,百年杏林世家,族中子弟遍布郡县医官之位,更掌控着颍川近七成的药行。陈氏府邸的书房内,烛火通明。前太医院院判陈颐须发戟张,一掌重重拍在紫檀木书案上,震得笔架砚台一阵乱跳:“竖子欺人太甚!‘惠民局’?分明是要断我陈氏根基,夺我祖传济世之功!此乃掘我祖坟!” 他的儿子,现任颍川郡医官署令陈昶,脸色铁青:“父亲,惠民局若成,廉价官药冲击,我族药行首当其冲!更可恨者,那些贱民泥腿子,岂能与吾等同享杏林之术?” 书房内几位依附陈家的药行东主更是群情激愤,叫嚷着“官逼民反”、“断不能坐以待毙”。
数日后,颍川郡首阳县城。新设立的惠民局药铺刚刚挂上崭新的匾额,木漆的味道还未散尽。清晨,药铺管事刚卸下门板,准备开张,一群身着青衣、面容不善的汉子便围了上来,既不买药,也不问诊,只是或蹲或站,堵在门口,目光阴鸷地扫视着每一个试图靠近的路人。偶尔有胆大的乡民想进去看看,立刻被几声阴阳怪气的咳嗽和凶狠的眼神逼退。空气中弥漫着无形的威胁。药铺内,从州城太医馆调来的年轻医士孙邈,看着门外那密不透风的人墙,又看看柜台上寥寥无几的几味平价草药,心急如焚。他猛地抓起案上用来捣药的铜臼,就要冲出去理论,却被老成持重的药铺掌柜死死拉住:“孙医士!使不得啊!这些人…都是陈家的爪牙!你这一出去,正中他们下怀!他们等的就是闹事,好让官府说我们惠民局惹是生非!忍忍…再忍忍…”
消息夹杂着陈氏暗中煽动的流言,如同长了翅膀的毒虫,飞速传至洛阳。朝堂之上,以崔琰为首的一批世族代言人立刻发难。紫宸殿偏殿的御书房内,崔琰手持数份颍川郡守“泣血陈情”的奏折,痛心疾首:“陛下!新政虽善,然操之过急,恐伤国体啊!颍川陈氏,悬壶济世,仁心仁术,泽被乡梓百年!今惠民局之设,非但未解民困,反激起地方大族忧愤,市井骚然!长此以往,恐寒了天下士族之心,动摇国本!臣恳请陛下,暂缓医改,详加斟酌!”
蒋毅端坐御案之后,面上看不出喜怒,目光却锐利如刀,扫过崔琰和他身后几位附议的官员。他并未直接驳斥,只是淡淡开口,声音不高却重若千钧:“动摇国本?朕倒要看看,是盘剥乡里、垄断医道的蠹虫能动摇国本,还是朕这为天下生民开一条活路的惠民局能动摇国本!崔卿,” 他目光锁定崔琰,带着无形的压力,“你忧心士族之心,可曾忧心过颍川城外,那些因无钱买药而卧以待毙的百姓之心?” 他转向侍立一旁的戏志才,语气不容置疑:“传旨刑部、御史台,遴选精干吏员,组成巡察组,即日赶赴颍川!一查惠民局受阻实情,二查颍川陈氏及其药行历年所行!若有官商勾结、囤积居奇、草菅人命者,无论牵涉何人,一律严惩!遇阻挠新政、煽动闹事者,就地锁拿,以谋逆论处!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