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章 败中寻光,砥砺前行
我心依然1326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6章 败中寻光,砥砺前行,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,我心依然1326,新笔趣阁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可如今,大家也都瞧见了,仅凭咱们的热血,难以抗衡这残暴的金狗。
咱们缺粮少械,又没经过严苛操练,再这么下去,迟早会被敌军吞灭。
当下,寻一支可靠的宋军队伍投靠,是咱们的生机。
我已派人去寻那支曾并肩作战、战力超群的部队,待寻得,咱们一同加入,在其麾下,学本事、挣战功,为死去的亲人报仇,为咱们的故土夺回安宁!
”众人起初面面相觑,眼中满是不舍与担忧,毕竟自由惯了,害怕融入正规军受拘束、遭欺压。
赵翊一一耐心劝解,诉说正规军的优势、描绘未来胜利的远景,终让众人点头应允。
与此同时,赵翊也没闲着。
他依据对现代军事体能训练的记忆,结合北宋民众身体素质,设计出一套简易却实用的日常训练操典,在等待消息的间隙,组织民众每日操练,强化纪律意识,提升身体素质。
从最基本的队列整齐、步伐一致,到简单的搏击技巧、兵器使用,民众们虽疲惫不堪,却也咬牙坚持,营地之中,喊杀声渐起,士气悄然回升。
数日后,派出去的探子快马加鞭赶回营地,带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:那支心仪的部队就在百里之外扎营休整,领军将领名叫李岳,是出了名的正直勇猛、爱兵如子,在宋军中小有名气,因不满朝堂腐败、军队积弊,正暗自组建一支精锐新军,试图在乱世中闯出一片清明。
赵翊听闻,喜不自禁,当即下令收拾行囊,带着民众向着希望之光进发。
一路上,赵翊反复叮嘱众人行军纪律、与军人相处之道,力求给对方留下良好第一印象。
待接近李岳营地,他先让使者携带着自己精心撰写的“投军状”前往通报。
状中详述自身经历、对战争的反思、民众队伍的情况,以及渴望加入、共驱外敌的赤诚之心。
李岳收到后,颇为动容,亲率数名亲信出营相迎。
两支队伍初见,气氛略显紧张。
民众们眼中满是忐忑,士兵们则好奇打量。
赵翊率先打破僵局,大步向前,向李岳抱拳行礼:“久仰将军大名,赵某今日携众乡亲前来,愿效犬马之劳,望将军收容!”李岳目光如炬,审视众人后,朗声道:“赵兄弟一片赤诚,众人又如此坚毅,国难当头,正需你我这般热血豪杰。
既来,便是一家人,往后共患难、同富贵!”言罢,两军欢呼雷动,自此合为一股,开启新的抗敌征程。
融入新军后,赵翊如海绵吸水般汲取知识。
他跟着老兵学习宋军实战阵法,如何依据不同地形、敌军态势快速变换;钻研宋军兵器锻造秘诀,改良民众自制武器,使其更锋利耐用;参与军官战术研讨,将现代侦察、情报分析理念悄然渗透。
而他带来的民众,也在正规军训练体系下,迅速蜕变,从懵懂百姓成长为令敌军胆寒的精锐后备。
在后续一场场战斗中,赵翊凭借着不断积累的实战经验与持续升华的战术智慧,逐渐崭露头角。
他协同李岳,奇袭敌军粮草辎重,打乱敌军补给线;设伏于山间要道,以少胜多,歼灭来犯之敌。
每一战,他都铭记曾经的战败之耻,谨慎布局、灵活应变,带领队伍向着胜利稳步迈进。
民众们看到希望,作战愈发勇猛,曾经的惨痛记忆,化作今日奋勇杀敌的磅礴力量,推动着他们,在这乱世之中,一步步踏出一条血与火交织的光明之路,向着山河重铸、百姓安居的梦想执着前行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