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6章 朝堂肃纪平商乱,抚恤明心正朝纲
我心依然1326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36章 朝堂肃纪平商乱,抚恤明心正朝纲,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,我心依然1326,新笔趣阁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暮色如墨,将巍峨的宫墙染得愈发深沉。赵翊大步踏入宫殿,龙靴踏在地面上,发出清脆而急促的声响。还未等龙椅焐热,他便扬声吩咐:“李公公,速传赵颢和李纲进宫议事!”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,惊得檐角铜铃微微晃动。
不多时,两人匆匆赶来。
赵颢身着月白长衫,腰间玉佩随着步伐轻轻碰撞,神色沉稳;李纲一袭玄色官服,目光如炬,透着干练。
二人拱手行礼:“臣等参见殿下!”赵翊摆了摆手,神色凝重,将今日在坊市的所见所闻一一道来。
说到愤慨处,他猛地一拍扶手,震得案上茶盏嗡嗡作响:“这等恶行,简直是在挖我大宋根基!杨不赖仗着赵巡使的权势,肆意妄为,烈士家属竟也遭其欺凌,抚恤金被人吞没,实在可恶!二位爱卿,可有良策?”
李纲闻言,双眉紧锁,沉思片刻后,向前半步,拱手道:“殿下,依臣之见,当务之急是成立专门部门管理摊位。
如此一来,既能规范市场秩序,又可通过收税充盈国库。至于抚恤金一事,牵涉众多,眼下军改正处关键时期,不宜大动干戈,应以温和手段妥善解决。”他目光坚定,语气沉稳,尽显辅臣风范。
赵颢微微颔首,附和道:“李大人所言极是。
成立管理部门确有必要,抚恤金之事还需从长计议,切不可因小失大,影响军改大局。”说罢,他微微抬头,目光投向赵翊,眼中带着几分谨慎。
赵翊听后,微微点头,眼中闪过一丝赞许:“李大人之策甚合我意。
不过,我打算成立两个部门,工商局负责管理坊市及所有商业事务,税务局则从户部独立出来,专司税收。
如此分工明确,方能提高效率。”他顿了顿,目光变得冷峻:“抚恤金一事,本想严惩贪官,以儆效尤。
但经二位提醒,军改期间确实不宜大开杀戒。那就让他们付出百倍代价,看谁还敢动烈士的抚恤!”
第二日清晨,阳光透过层层宫阙,洒在金銮殿上。
赵翊身着龙纹朝服,身姿挺拔,目光如炬,扫视着殿下的群臣。他清了清嗓子,朗声道:“昨日休沐,本宫游历东京城。本以为能领略我大宋的繁荣盛景,没想到却看到了如此乱象!”他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,带着几分威严与愤怒。
“坊市之中,竟有人公然收取保护费,不交者便遭驱赶、殴打。”
赵翊说到此处,双手紧握,指节泛白,“一位烈士家属,为了生计摆摊,却被杨不赖百般刁难。那杨不赖仗着姐夫赵无量的权势,目无法纪,肆意妄为。据查,他们收取的钱财大多上交给了朝中官员。更令人发指的是,烈士的抚恤金竟被人吞没!”他的目光如利剑般扫过群臣,“我们的士兵为国家抛头颅、洒热血,怎能让他们的家人流血又流泪?”
殿内一片哗然,群臣交头接耳,私语纷纷。
有的摇头叹息,有的面露愤慨,有的则眼神闪烁,心怀鬼胎。
赵翊看着这一幕,心中冷哼一声,故意顿了顿,给众人留出思考的时间。
“为解决这两大问题,本宫与两位辅臣商议后,决定采取以下措施。”赵翊的声音再次响起,打破了短暂的喧闹:
“一,将杨不赖和赵无量依法审判,严惩不贷;
二,成立工商局和税务局,规范商业秩序,确保税收公正;
三,对于吞没抚恤金的人,本殿本欲大开杀戒,但念及军改大局,决定网开一面。但是死罪可免,活罪难饶”他的目光变得犀利,如鹰隼般扫视着众人,“你们不是很喜欢捞钱吗?那么吞掉多少抚恤金,明日就百倍奉还。我昨天查了下总共有138个烈士的抚恤金没有到他们家属的手上,更巧的是这些烈士所住的地方都是远离东京城的乡下,要不是尉县就是兰考等,却没有一个东京城的,为什么?我想你们心知肚明。
我记得当时烈士得抚血金好像是3贯一位,138位,总数是贯,明天你门务必把这笔款交到兵部有关负责人手里。
兵部会根据名单,将抚恤金发放到烈士家属手中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