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点经典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39章 秦纪三 秦二始皇帝下,双阳插花芯,读点经典,新笔趣阁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六月,沛公和南阳郡守齮在犨县东边交战,打败了秦军,占领了南阳郡的部分地方。南阳郡守逃跑,退保宛城坚守。沛公带兵绕过宛城,继续往西。张良劝阻说:“沛公您虽然想赶紧入关,但秦军兵力还很多,又占据着险要地势。现在要是不拿下宛城,宛城的秦军从后面攻击,前面又有强大的秦军阻挡,这可是很危险的啊!”于是沛公就连夜带领军队从另一条路返回,放倒军旗,悄悄行军,天快亮的时候,把宛城围了好几圈。南阳郡守想自杀,他的门客陈恢说:“别急着死,还来得及。”陈恢于是翻墙出城去见沛公,说:“我听说您和大家约定,先进入咸阳的人就封王。现在您留下宛城不攻,宛城连着周围几十个郡县,这里的官吏百姓觉得投降肯定会死,所以都坚守城池。现在您整天攻城,士兵死伤肯定不少;要是带兵离开宛城,宛城的秦军肯定在后面追。这样您往前就没法遵守先入咸阳封王的约定,往后又有宛城秦军追击的隐患。我给您出个主意,不如和他们约定招降,封南阳郡守官职,让他继续守城,同时带领他的士兵一起往西。这样其他还没攻下的城,听到消息后都会争着开门迎接您,您就能顺利西进,没有阻碍了。”沛公说:“好主意!”秋天七月,南阳郡守齮投降,沛公封他为殷侯,封给陈恢一千户的食邑。
沛公带兵继续西进,所经过的地方没有不投降的。到了丹水,高武侯鳃、襄侯王陵投降。回军攻打胡阳,遇到番君的别将梅鋗,就和他一起攻打析县、郦县,两县也都投降了。沛公军队一路过来,没有掳掠百姓,秦朝百姓都很高兴。
王离的军队被消灭后,章邯驻军在棘原,项羽驻军在漳水南岸,双方对峙,没有交战。秦军多次后退,秦二世派人责备章邯。章邯害怕了,派长史司马欣回朝廷请示。司马欣到了咸阳,在司马门等了三天,赵高都不见他,司马欣感觉赵高对自己不信任。司马欣害怕了,赶紧逃回军中,不敢走原路。赵高果然派人来追,没追上。司马欣回到军中,报告说:“赵高在朝廷独揽大权,下面的人根本没办法做事。现在打仗要是能取胜,赵高肯定嫉妒我们的功劳;要是不能取胜,那就免不了一死。希望将军您好好考虑!”
陈馀也给章邯写信说:“白起作为秦国将领,南征鄢郢,北坑马服君赵括的降卒,攻城略地,战功无数,最后却被赐死。蒙恬作为秦国将领,北逐匈奴,开拓榆中几千里土地,最后却在阳周被斩首。为什么呢?就是因为功劳太大,秦国不能全部封赏,就找借口用法令杀了他们。现在将军您做秦国将领三年了,损失的兵力有几十万,而诸侯纷纷起义,势力越来越大。那赵高向来阿谀奉承,现在局势危急,他也怕秦二世杀他,所以想用法令杀了将军您来推卸责任,再派人代替您来摆脱他自己的祸患。将军您在外带兵时间久了,朝廷里和您有嫌隙的人不少,有功也是死,无功也是死。况且上天要灭亡秦朝,不论愚笨还是聪明的人都知道。现在将军您对内不能直言劝谏,对外又即将成为亡国的将领,孤立无援却还想长久保全自己,这不是很悲哀吗!将军您为什么不回兵和诸侯联合,约定一起攻打秦国,分割秦国的土地称王,南面称孤道寡呢!这和您自己身受刑戮,妻儿被杀相比,哪个更好呢?”
章邯心里犹豫不决,暗中派军候始成去见项羽,想要订立和约。和约还没谈成,项羽派蒲将军日夜兼程带兵渡过三户津,驻军在漳水南岸,与秦军交战,又打败了秦军。项羽接着带领全部兵力在污水上攻击秦军,把秦军打得大败。章邯又派人去见项羽,想订立和约。项羽召集军吏商量说:“我们粮食不多了,我想答应他的和约。”军吏们都说:“好。”项羽就和章邯约定在洹水南岸的殷墟上会面。双方盟誓后,章邯见到项羽,流着泪,诉说赵高的种种行径。项羽于是封章邯为雍王,留在楚军中,任命长史司马欣为上将军,带领秦军作为先行部队。
瑕丘人申阳攻下河南,带兵跟随项羽。
当初,中丞相赵高想独揽秦朝大权,又怕群臣不服,就先做了个测试。他牵来一只鹿献给秦二世,说:“这是匹马。”秦二世笑着说:“丞相你搞错了吧,怎么把鹿说成马!”秦二世问身边的人,有的人不说话,有的人顺着赵高说是马,也有人说是鹿。赵高就暗中把那些说是鹿的人都用法律治罪。从此以后,群臣都害怕赵高,没人敢说他的过错。
赵高之前多次说“关东的盗贼成不了气候”,等到项羽俘虏了王离等人,章邯等将领的军队又多次战败,上书请求增援。这时函谷关以东,大部分秦朝官吏都背叛了秦朝,响应诸侯,诸侯们都率领各自的队伍向西进军。八月,沛公带领几万人攻打武关,攻下后进行了大屠杀。赵高害怕秦二世发怒,把灾祸降到自己头上,就称病不再上朝。
秦二世梦见一只白虎咬他车驾左边的马,还把马咬死了,心里很不高兴,就找人占卜问原因。占卜的人说:“这是泾水神在作怪。”秦二世于是在望夷宫斋戒,想祭祀泾水神,把四匹白马沉入泾水。秦二世还派使者去责备赵高,说盗贼的事情。
赵高很害怕,就暗中与他的女婿咸阳令阎乐以及弟弟赵成商量说:“皇上不听劝谏。现在事情紧急了,想把灾祸推到我身上。我想把皇上换掉,改立子婴。子婴仁爱节俭,百姓都听他的话。”
于是赵高让郎中令作为内应,谎称有大盗贼,让阎乐召集官吏发兵追捕,还把阎乐的母亲劫持到赵高家中。阎乐带领一千多名官吏士兵来到望夷宫殿门,绑住卫令仆射,说:“盗贼进了这里,你们为什么不阻拦?”卫令说:“宫中周围防守十分严密,怎么会有盗贼敢进宫!”阎乐于是杀了卫令,径直带着官兵冲进去,边走边射箭,郎官和宦官们大惊失色,有的逃跑,有的抵抗。抵抗的人都被杀死,死了几十人。郎中令和阎乐一起冲进内殿,用箭射秦二世坐的帏帐。秦二世大怒,召唤身边的人,身边的人都惊慌失措,不敢抵抗。旁边有个宦官一直陪着他,不敢离开。
秦二世逃进内室,对这个宦官说:“你怎么不早点告诉我,才落到这个地步!”宦官说:“我不敢说,所以才能活到现在。要是我早说,早就被杀了,哪能活到今天!”阎乐上前走到秦二世面前,数落他说:“你骄横放纵,滥杀无辜,天下人都背叛你了。你自己看着办吧!”
秦二世说:“我能见丞相吗?”阎乐说:“不行!”秦二世说:“我愿意得到一个郡,做个郡王。”阎乐不答应。秦二世又说:“我愿意做个万户侯。”阎乐还是不答应。秦二世又说:“我愿意和妻儿做普通百姓,就像那些公子一样。”阎乐说:“我奉丞相的命令,为天下人诛杀你。你说得再多,我也不敢向丞相报告!”说着就指挥士兵上前。秦二世只好自杀。阎乐回去向赵高报告。赵高于是召集所有大臣、公子,告诉他们秦二世已死,说:“秦国本来是个王国,秦始皇统治天下,所以称帝。现在六国又各自复国,秦国土地越来越小,还空顶着个皇帝的名号,不合适。还是像以前一样称王比较好。”于是立子婴为秦王。用平民的葬礼把秦二世葬在杜县南面的宜春苑中。
九月,赵高让子婴斋戒,准备到宗庙参拜祖先,接受玉玺。子婴斋戒了五天。他和自己的两个儿子商量说:“丞相赵高在望夷宫杀了秦二世,害怕群臣杀他,所以假装以大义之名立我为王。我听说赵高和楚国约定,灭掉秦朝宗室后在关中瓜分土地称王。现在让我斋戒去宗庙,这肯定是想在宗庙中杀了我。我就称病不去,丞相肯定会自己来,他一来我们就杀了他。”赵高派了好几拨人去请子婴,子婴都不去。赵高果然亲自前往,说:“宗庙参拜是大事,大王您怎么能不去呢?”子婴就在斋戒的宫殿里刺杀了赵高,还灭了赵高的三族示众。
子婴派兵据守峣关,沛公想攻打峣关。张良说:“秦军还很强,不能轻视。希望先派人在山上多插些旗帜作为疑兵,再派郦食其、陆贾去游说秦军将领,用利益诱惑他们。”秦军将领果然想和沛公联合,沛公也想答应。张良又说:“这只是他们将领想反叛,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;不如趁他们懈怠的时候攻打他们。”沛公于是带兵绕过峣关,翻越蒉山,攻击秦军,在蓝田南面把秦军打得大败。接着到了蓝田,又在蓝田北面与秦军交战,秦军再次大败。
评论
这段历史生动描绘了秦末局势的最后阶段,各方势力在风云变幻中进行着最后的博弈,其中诸多事件与人物抉择,深刻反映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与人性的复杂多面。
刘邦西进关中过程中,充分展现出善于纳谏、灵活应变的特质。起初他急于入关,欲绕过宛城,经张良提醒后,意识到潜在危险,果断回师包围宛城。面对宛城守将的困境,刘邦接受陈恢建议,约降宛城守,不仅减少自身伤亡,还借此树立了宽厚形象,使得后续城池纷纷归降,一路西进势如破竹。刘邦此举既展现出军事智慧,又体现了政治谋略,懂得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利益,同时安抚秦地百姓,为日后统治奠定基础。
章邯作为秦朝最后支柱,在战场上虽手握重兵,却陷入内外交困之境。外部项羽楚军勇猛难敌,屡战屡败;内部赵高弄权,对其不信任且有诛杀之心。陈馀劝降书信点明其处境,指出秦朝兔死狗烹的传统,以及当前赵高欲借刀杀人的险恶用心,令章邯心生动摇。章邯的犹豫狐疑,反映出秦朝内部君臣猜忌,将领离心,已无力回天。最终他选择与项羽约降,标志着秦朝军事力量的瓦解,也宣告了秦朝统治在军事层面的崩溃。
赵高在这一时期将擅权弄奸发挥到极致。他指鹿为马,以检验群臣对自己的忠诚度,借此清除异己,使得朝堂上下人人自危,无人敢言其过。面对起义军的强大攻势,他欺上瞒下,对二世隐瞒实情,最终因害怕二世追责,竟弑君另立子婴。赵高的种种行径,彻底摧毁了秦朝的统治秩序,加速了秦朝的灭亡,成为秦朝覆灭的罪魁祸首之一。
子婴虽即位仓促,但展现出过人的智慧与果敢。他深知赵高立己乃权宜之计,背后藏着阴谋,于是与儿子精心谋划,以称病不去宗庙受玺为诱饵,成功诱杀赵高,并灭其三族,为秦朝挽回些许颜面。然而,此时秦朝大势已去,子婴虽有中兴之志,却无力回天。
在这一系列事件中,秦朝统治集团内部的腐败、争权夺利,导致其人心尽失、军事失利;而刘邦则凭借正确决策与政治手腕,不断壮大实力,顺应民心,逐渐成为历史新的主宰者。这段历史深刻揭示出一个王朝的覆灭往往源于内部的腐朽与混乱,而新势力的崛起则得益于把握时机、顺应潮流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